财政部:协调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23-07-11 21:36:27

中国日报7月11日电(记者 周兰序 张玥)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协调国际金融机构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资金融通的有关工作取得务实进展。面向新的十年,中方将继续推动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新开发银行(以下简称新开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投入,推动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MCDF)有效运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高举多边主义旗帜,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发挥其促进发展中国家减贫与发展的独特作用,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

一是促进亚投行、新开行、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投入,发挥多边机构、机制的平台优势,协调和调动国际资源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二是更好发挥世行、亚行、国际农发基金(IFAD)中国基金作用,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项目准备、能力建设和知识分享活动。

三是支持MCDF有效运作,协调和促进国际金融机构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支持,提升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水平,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过去十年来,中方发挥国际金融机构重要股东国、捐款国、发展合作伙伴作用,努力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寓于国际金融机构业务政策和项目实践中,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促进多边合作,支持相关机构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促进共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取得务实合作成果。

携手有关国际金融机构打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新平台MCDF,已提供1262万美元赠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重要倡议,中方与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共同成立MCDF。作为多边合作协调平台,MCDF通过促进信息分享,支持项目前期准备和能力建设,协调国际金融机构及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多边合作,支持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全球高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MCDF的定位是向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型合作平台,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了多边治理框架,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参与MCDF的国际金融机构达到11家,中国、埃及、沙特阿拉伯、匈牙利、柬埔寨、老挝、菲律宾7国共同承诺向用于支持MCDF运营的MCDF基金捐款合计1.803亿美元。

2021年,MCDF正式投入运营,各项业务有序推进,实现稳步发展。MCDF先后认证亚投行、非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非开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成为MCDF基金执行伙伴。截至2023年4月,MCDF已向印尼、柬埔寨、老挝等国家10个项目提供1262万美元赠款,用于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准备和能力建设。这些项目由亚投行和非开行作为执行机构,与商业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联合实施,预计动员资金28亿美元。

此外,MCDF聚焦“高质量、互联互通和伙伴关系”等主题,联合国际金融机构举办“基础设施发展可持续信贷”、“气候智慧型互联互通”等系列研讨会,促进信息分享,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世行、亚行、IFAD设立并运营中国基金促进共建“一带一路”

2015年,中国在世行设立中国-世界银行集团伙伴关系基金(以下简称世行中国基金),支持在发展中国家开发投资性项目、开展重要课题联合研究、知识与经验分享等活动。中方共向基金捐款5000万美元。截至目前,世行中国基金共批准45个项目,金额约4983万美元,支持了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交通、绿色金融、贸易和教育领域的发展。

2005年3月,在亚行设立“中国减贫与区域合作基金”(以下简称亚行中国基金),用于支持亚太地区减贫、区域合作、知识分享,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方累计向基金捐款9000万美元。截至目前,亚行中国基金共批准132个项目,金额约7329.2万美元,涉及农业和自然资源、能源、金融、交通、公共部门管理等多个领域。

2018年2月,在IFAD设立中国-IFAD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用于拓展南南与三方合作,支持农村减贫和发展领域的南南经验和技术交流、知识分享、政策对话、能力建设和投资促进等。中方向基金出资1000万美元等值人民币。截至目前,基金共批准17个项目,金额约724万美元,涉及非洲、亚洲、拉美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有力促进了有关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推进绿色、韧性、包容发展。

支持国际金融机构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减贫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金融机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减贫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方促进国际金融机构制定有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的业务政策,并积极支持国际金融机构为发展中国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进绿色、韧性和包容发展。

中方支持亚投行将“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作为机构发展的战略重点,并设定到2030年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比达25%-30%的目标。截至2022年底,亚投行批准项目达388亿美元,其中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13%。支持亚投行向28个与我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成员提供超200亿美元贷款。

中方支持新开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作为第二个五年总体战略重点。支持阿联酋、孟加拉国、乌拉圭和埃及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入新开行,与新开行开展贷款合作。推动新开行批准俄罗斯贷款项目12个,金额49亿美元;南非贷款项目17个,金额56亿美元。

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衔接

中方积极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CAREC)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推动上述机制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衔接,取得良好成效。

作为2022年CAREC第21次部长级会议主席国,中方推动成员国加强在疫后复苏、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鼓励CAREC加强与全球发展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及区域倡议的衔接,共同致力于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中方担任主席国所发挥的协调和引领作用得到CAREC成员国高度肯定和赞赏。

中方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优势,积极谋划GMS务实成果,持续巩固合作势头。一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和协调,支持成员国发展的优先事项,加强GMS与“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机制和倡议的协调对接,凝聚发展合力。二是推动各方在深化交通、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合作基础上,积极探索绿色能源、跨境电商等新领域合作,为GMS合作提供新动力。三是加大对知识合作的支持力度,推动GMS知识网络发挥作为地区南南知识合作平台作用,为区域合作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产品。

利用国际机构智力资源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中方与世行多次开展相关研讨会,协调世行开展“一带一路”经济学研究,发布《“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发展机遇与风险》等系列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发展事业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为我国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政策建议。

中方支持亚投行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研究,发布旗舰报告《亚洲基础设施融资2019年报告—跨境联通:基础设施连接亚洲与世界》,分析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为亚洲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以及基础设施融资挑战,强调多边开发银行在动员私营部门资金方面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成员国成功筹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以下简称中亚学院)。2015年中亚学院在新疆实体化运营。中方积极发挥东道国与主要捐款国作用,引领推动中亚学院发展,引导中亚学院制定并更新五年发展战略,开展培训研究,开发特色旗舰产品,为中亚区域合作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